在北京漢達森機械技術有限公司(Handelsen)位于北京的總部展廳內,一組精密的不銹鋼閥門組件正通過動態流體模擬系統展示其性能 —— 這正是該公司作為中國區總代理引進的意大利 Burocco(布魯克)NRS™系列針型流量控制閥。自 2012 年成立以來,漢達森憑借中德垂直供應鏈體系,已將布魯克閥門的精密控制技術成功應用于國內冶金、石化、能源等關鍵工業領域,成為中歐裝備技術轉移的重要橋梁。
代理十年 構建特種閥門技術壁壘
作為歐洲工業自動化設備進口領域的專業服務商,漢達森從德國漢堡的源頭工廠起步,2012 年正式布局中國市場后便與意大利布魯克閥門建立戰略合作。這種 "原廠直供 + 技術落地" 的模式改變了傳統多級代理的加價體系,使國內客戶能以更優成本獲得的精密閥門產品。十年間,漢達森已為國內各大鋼廠的穿水冷卻管線項目提供了全套布魯克閥門解決方案,其不銹鋼閥體在高溫高壓工況下的穩定表現獲得行業廣泛認可。
布魯克閥門中國區技術負責人介紹:"我們的 NRS™系列采用非上升式閥桿設計,從全開到全關僅需 15 圈調節,這種高 turn-to-lift 比率使其在微流量控制時能達到 0.1% 的精度等級。" 該特性契合中國智能氣動閥門市場對高精度控制的需求 —— 據行業預測,2025 年國內氣動控制閥市場規模將達 450-480 億元,其中核電、LNG 等特種領域占比已提升至 35%。
在北京漢達森機械技術有限公司(Handelsen)位于北京的總部展廳內,一組精密的不銹鋼閥門組件正通過動態流體模擬系統展示其性能 —— 這正是該公司作為中國區總代理引進的意大利 Burocco(布魯克)NRS™系列針型流量控制閥。自 2012 年成立以來,漢達森憑借中德垂直供應鏈體系,已將布魯克閥門的精密控制技術成功應用于國內冶金、石化、能源等關鍵工業領域,成為中歐裝備技術轉移的重要橋梁。
代理十年 構建特種閥門技術壁壘
作為歐洲工業自動化設備進口領域的專業服務商,漢達森從德國漢堡的源頭工廠起步,2012 年正式布局中國市場后便與意大利布魯克閥門建立戰略合作。這種 "原廠直供 + 技術落地" 的模式改變了傳統多級代理的加價體系,使國內客戶能以更優成本獲得精密閥門產品。十年間,漢達森已為國內各大鋼廠的穿水冷卻管線項目提供了全套布魯克閥門解決方案,其不銹鋼閥體在高溫高壓工況下的穩定表現獲得行業廣泛認可。
布魯克閥門中國區技術負責人介紹:"我們的 NRS™系列采用非上升式閥桿設計,從全開到全關僅需 15 圈調節,這種高 turn-to-lift 比率使其在微流量控制時能達到 0.1% 的精度等級。" 該特性契合中國智能氣動閥門市場對高精度控制的需求 —— 據行業預測,2025 年國內氣動控制閥市場規模將達 450-480 億元,其中核電、LNG 等特種領域占比已提升至 35%。
技術參數背后的產業升級價值
在布魯克閥門的技術手冊中,一組關鍵參數揭示了其核心競爭力:316 不銹鋼閥體可耐受 1000psig(約 68.9bar)壓力和 120℃高溫,Viton® 氟橡膠密封圈即便過度擰緊也不會損壞,而六種可互換的錐形針頭能實現流量范圍的三倍級差調節。這些設計細節使其在半導體光刻工藝的氣體控制、制藥行業的無菌流體輸送等場景中表現突出。
"最關鍵的是我們的在線維護設計," 漢達森技術總監補充道,"無需從管線上拆除閥體即可更換針頭和孔板,這將石化裝置的停機維護時間縮短了 60% 以上。" 這種可靠性設計與 ISO/IEC 17025 認證體系共同構成了布魯克閥門的雙重保障,使其在深海油氣勘探、頁巖氣開采工況中成為設備。
精準對接市場需求 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
隨著中國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提升,特種閥門市場呈現出智能化、綠色化的明顯趨勢。方法。數據顯示,2025 年帶有物聯網功能的智能閥門滲透率將達 25%,而環保政策推動的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則使耐腐蝕閥門需求激增。漢達森針對這一市場變化,建立了包含售前原廠培訓選型、北京倉現貨儲備、售后原廠認證維修的全周期服務體系,其承諾的 "2 年質保 + 零件只換不修" 政策顯著降低了客戶的使用風險。
在上海某半導體工廠的超高純氣體輸送系統中,布魯克閥門通過穩定的微流量控制(最小可調節至 0.01L/min),幫助客戶實現了光刻膠涂布工藝的良率提升。這種技術賦能效應正在多個領域顯現 —— 在華北地區的煤化工項目中,其耐高壓特性解決了傳統閥門頻繁泄漏的難題;在華南電子制造業集群,輕量化設計則降低了精密管道系統的整體負載。
漢達森總經理張育才表示:"我們與布魯克的十年合作,本質上是將歐洲百年工程經驗與中國產業升級需求精準對接。" 據透露,依托德國總部的采購網絡,漢達森正將更多布魯克特種閥門型號引入中國,包括適用于氫能儲運的超低溫閥門和符合制藥 GMP 標準的無菌隔離閥,助力國內制造領域的進口替代進程。隨著中國氣動球閥市場規模預計 2030 年將達到 200 億元,這家深耕中歐貿易的技術服務商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